首頁 > 國內國際

閃電評論丨咱山東老百姓,為何如此鐘愛“趕大集”?

2025-01-08 編輯: 仲鶴
  在山東,有一種逛街叫做“趕集”。古老又新潮的集市中,藏有真正的人間煙火氣。?
  時逢臘八,黃河大集、運河大集、海洋大集正式啟動,以“聚山東好品 趕文化大集 過康樂春節(jié)”為主題,通過特色大集、年俗節(jié)慶、云端推介、電商直播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民間藝術、戲曲曲藝、非遺展示展演等豐富活動,動員基層、社區(qū)、村居、文化場所等廣泛參與,提振文化消費,營造歡樂、祥和、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助力鄉(xiāng)村文化振興。
  咱山東老百姓,為何如此鐘愛“趕大集”?
  千百年的歷史沉淀,深深鐫刻進血脈骨髓中。趕大集,又稱趁墟、趕場、趕街,發(fā)展于鄉(xiāng)土社會,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明代謝肇制的《五雜俎》記載:山東之市謂之集,每集則百貨俱陳,四遠競湊,大至騾、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也有著“周村為商賈所集,趁墟者車馬輻輳”的描寫,生動展現了古人“趁墟”(趕集)的熱鬧景象。像是起源于漢朝的濟南仲宮大集,始于元朝的淄博桓臺索鎮(zhèn)大集,分別有500多年和120余年歷史的煙臺福山大集和青島李村大集等,都是山東大集中的“優(yōu)秀代表”。
  遼闊渾厚的生命力,讓鄉(xiāng)情在煙火氣中歸來。熟悉的煙火氣、濃濃的年味兒,在集市間涌動、蔓延,勾起埋藏在心底的故鄉(xiāng)記憶。小時候,我們跟隨長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盼著能買上一串糖葫蘆,或是得到一個心儀已久的小玩具,那種期待和喜悅至今難以忘懷。即便歲月流轉、人事已非,但只要一踏入山東大集,那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味道,就能在一瞬間勾起藏于心底的濃濃鄉(xiāng)愁。大集,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山東人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牽掛著這份來自家的溫暖。
  美食與民俗輪番登場,線上線下實現同頻共振。說到大集,美食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話題。各種攤位琳瑯滿目,從新鮮蔬果到海鮮干貨,從雞鴨魚肉到特色小吃應有盡有,羊湯、炒菜、烤串、燒餅吸引著一撥又一撥游客駐足品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中,處處透著質樸和溫暖,讓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吃飽喝足,就該民俗文化登臺亮相了。趕大集,既是一個買賣商品的過程,更是一個沉浸式體驗不同地方鄉(xiāng)情鄉(xiāng)韻和民俗文化的過程。大集上的非遺手造、民俗演出等文化產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比如剪紙、烙畫等非遺項目,它們的取材很多源自當地的民間故事和生活場景。通過這些文化產品,不僅能讓游客對各地風土人情有更深的了解,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弘揚與發(fā)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帶著一身“煙火氣”的“山東大集”,“線上+線下”相結合、“文化+旅游+好品+傳播”相融合。在這里,你能從“抹個零”“添把蔥”的熱忱中感受到好客山東的熱情;從爆米花、江米條、蜜三刀的甜蜜中找回屬于童年的味道;從快板、花鼓、呂劇旋律中品味曲藝古韻。這個冬天,來山東趕一次大集,你必將不虛此行!
  山東大集,不僅是咱老百姓的“年終聚會”,更是一場提振地方經濟的冬季消費新盛宴。山東大集,是地方經濟復蘇的一個重要契機。首先,大集作為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平臺,能夠及時回應民眾對于高品質生活的期盼,激活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動力;其次,通過集市的舉辦,能有效促進各個行業(yè)的復蘇,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再者,山東大集在網絡上的持續(xù)走紅,也極大帶動了當地特色文化資源振興,成為當地居民創(chuàng)收增收的重要渠道。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迎來送往的大集上,年味兒在唇邊、在耳畔、在心間。如今的山東大集,早已從“土里土氣”變身“文化盛宴”“文旅招牌”,在滿足大眾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為地方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