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謐肅穆的榮成市青山革命烈士陵園內,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博正奮筆疾書。最近,他耗費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只為從《東北解放革命烈士英名錄》中摘錄并核對近四百位威海籍烈士的姓名。
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沉甸甸的歷史,筆墨繪制的不僅是烈士們的事跡,更是在紙張上復蘇革命火種,讓烈士英魂在時間長河中永存。
?
?
?
肩負責任 理清歷史脈絡
?
?
自2015年踏入榮成市青山革命烈士陵園的那一刻起,劉博便深感要肩負起挖掘、整理烈士事跡的使命。身為軍人后代、沐浴在濃厚的軍旅文化中,有著十余年沉淀的文字功底,讓他對深入研究英烈事跡、還原英烈故事有了強烈的使命感和向往。“既然有這樣的能力,我就應該肩負起這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完善和豐富我們地方英烈的歷史記錄?!眲⒉┤缡钦f。
辦公室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和資料,這些都是他多年來追尋歷史脈絡的見證,每當提起這些珍貴的收藏,他總能滔滔不絕。翻閱整理厚重的資料,將零散的歷史碎片一點點拼湊、明晰,進行嚴謹?shù)慕徊婵甲C,像是在進行一場“精神考古”,其中的艱辛和心血只有他自己最為明了。近九年的時間,劉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烈士事跡的深度研究,獨自撰寫了七部的威海革命烈士事跡史料書籍,從梳理膠東革命隊伍變遷到匯總考證英烈事跡,總計上百萬字。通過劉博的不懈努力和深入考證,榮成籍著名烈士的名單已由最初的20余人擴增至近80人。
?
?
執(zhí)著探尋 補全英烈生平
?
?
劉博的烈士文化研究,不止傳承愛國情懷,更是追尋歷史真相的堅定之旅。他對細節(jié)的專注和對工作的熱情體現(xiàn)在每一次的不期而遇——哪怕是出租車上偶聽的一段歷史碎片,都可能促使他跨越千里到東北尋訪。他走遍一百五十余個村落,與烈士的后代親屬深入對話,挖掘那些零散的記憶,與兄弟陵園合作,從老一輩的口述中辨認出英烈的事跡。
每位烈士的故事,雖僅幾百字,卻凝重如千金,從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入手,過渡到他們的參軍經歷,描繪他們在重大戰(zhàn)役中的英勇表現(xiàn)。“烈士家屬可能只知道他們在家中的點滴,軍隊檔案中也許只保留了他們在戰(zhàn)場上的英勇,我所追求的,是將這些碎片拼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讓那些靜默的文字躍然紙上,化作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魂?!眲⒉┻@樣形容自己的工作。
他深知許多烈士的姓名和英雄事跡散布在廣闊的歷史文獻中與人們的記憶里,如同被時光遺落的珍珠,需要有人去細心地搜尋、串聯(lián)和打磨,從厚重的書頁和口耳相傳中提取信息,將英烈的成長經歷和戰(zhàn)斗歷程編織成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歷史畫卷,讓閃光的英烈精神在我們心中繼續(xù)生發(fā)力量。
?
?
傳揚事跡 續(xù)寫英雄贊歌
?
?
作為“紅色基地掌門人”,劉博深感自己肩負著讓烈士精神深入人心的使命。自2019年以來,他與團隊深入社區(qū)、學校、機關、企業(yè)和軍營,將烈士事跡的故事播撒到社會各個角落,他們的“五進”宣講活動不僅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度,更在互動中觀察聽眾反應,及時調整宣講稿,已超過150場、直接影響上萬人。劉博還利用融媒體傳播烈士的故事,策劃并主持了包括三部紀錄片和“紅印跡直播間”在內的系列傳播項目,讓英烈的事跡觸及更廣泛的受眾。
又逢清明,劉博感慨良多:“盡管法定的烈士紀念日設在9月30日,但清明前后仍能迎來許多自發(fā)來祭拜的公眾?!睆纳鐣罕姷淖园l(fā)參與中,劉博看到了不朽的精神傳承,這是對他工作最好的認可和回應。
時光荏苒,劉博自認從“愛英烈的人”成長為“悟英烈的人”,他滿懷激情地說道:“盡管年歲增長,我這顆宣揚英烈精神的心永遠年輕!”他的工作還在繼續(xù),不僅是為了當下,更是為未來保留一份清晰、真實的歷史記憶,讓英烈得到他們應有的記憶和尊重,讓烈士精神得以永存。(來源:威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